作者:丁政箕
在当今社会,教师这一职业承载着培养下一代、传承知识与文明的重任。然而,近年来,一系列针对教师群体的负面言论和行为不断涌现,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挑战。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,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,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,确保他们在无恐惧的环境中履行教育和管教的职责。我深感欣慰并认同这一立场,认为维护教师尊严不仅是对个体的尊重,更是对整个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。
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心智与塑造人格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一个优秀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,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。但这一切的前提,是教师能够在一个公正、尊重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。当教师因恶意举报和污名化而处于不利舆论时,他们的教学自由受限,教育质量自然难以保证。
当前,一些失实的言论如“老师上课不讲重点、课下要求补课”,或“教师谋取暴利”等,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,也动摇了社会对教育的信任。这种状况若放任不管,将使得教师在行使教育权力时畏首畏尾,不敢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指正,最终受影响的将是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,当然,我这么说并不是否认以上现象的存在,以上不正当现象即使有也是“个例”,我们不能把“个例”放大为“共性”来恶意抹黑整个教育行业。应该客观、公正地看待这一问题。
教师的尊严和地位是教育质量的保障。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。如果教师不被社会尊重,甚至遭受不当的指责和攻击,那么他们在心理上难以稳定,又怎能潜心于教学和研究?教师的专业自尊受损,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职业的热情和投入,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。
树立教师的尊严,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。在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中,师生之间应该基于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。当教师受到社会的尊重,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将更加正面,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合作的积极性。反之,如果教师被描绘成某种负面形象,学生对其的尊重和信任也会受到影响,不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品行的培养。
保护教师权益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。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公平的立场上对待每一个学生,无论其背景或能力如何。如果教师因为害怕被误解或被投诉而不敢进行必要的教育管理,那么最需要关注的弱势学生群体可能会被忽视,这将对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。
教育主管部门也应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教师的尊严和权利。这包括加强法律建设,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,对那些故意造谣诽谤教师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;同时,也要完善教师的职业发展机制,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,让他们能够安心从事教育工作。
人民日报此次发声,强调保护教师权益,反对失实言论中伤老师,是对教育正义的一次有力支持。作为社会的一份子,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,理性看待教育问题,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。只有强国必先强师,清本溯源,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地位和尊严,让教师敢于管理,勇于教育,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© 2025 鹿邑县高级中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.
豫ICP备2025107395号
地址:鹿邑县鸣鹿办事处鸣鹿路北段
所思科技|负责网站制作